míng

寄名

jì míng

ㄐㄧˋ ㄇㄧㄥˊ

释义
  1. 指幼童认他人为义父母或僧尼的俗家弟子以求长寿之举。 father;
  2. 旧时迷信,为求孩子长命而认他人为义父母,用其姓氏命名;或拜僧尼为师而不出家,谓之寄名。
    清•黄生 《义府·寄名》:“今俗有生子不利,而寄名於他人者。其事已起 汉 世。按《后汉·何后纪》:后生 辩,养於 史道人 家,号曰 史侯。注云:‘ 灵帝 数失子,不敢正名,寄养道人 史子眇 家’,即其事也。按‘道人’二字亦如此,注谓‘道术之人’。今俗亦有寄名於僧道者。”
  3. 犹挂名,列名。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熊执易为补闕,上疏极諫,窃示僚友归登。
    登•惨然曰:‘愿寄一名。雷霆之怒,恐足下不足以独当也。’”《明史·程启充传》:“身不出门閭,而名隶行伍,是谓寄名。”清•陈梦雷 《东行口占》之一:“籍削寄名归卒伍,魂销凭梦返家园。”
  4. 引申为托名,假名。
    《云笈七籤》卷六:“太玄者, 孟法师 云是 太玄都 也。今为 老君 既隐 太平之乡,亦未详此是何所。必非摄跡还本,遣之又遣,玄之又玄,寄名‘太玄’耶?”
国语辞典

jì míng
ㄐㄧˋ ㄇㄧㄥˊ
释义
  1. 一種舊時的習慣。父母為求小孩順利成長,而將其託名在菩薩或尼姑、道士處做乾兒子或乾女兒,稱為「寄名」。也稱為「寄籍」。
    《紅樓夢》第二五回:「過了一日,就有寶玉寄名的乾娘馬道婆進榮國府來請安。」
  2. 掛名,列其名而不負實責。
    《明史.卷二○六.程啟充傳》:「身不出門閭,而名隸行伍,是謂寄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