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ǎishū

楷书

kǎi shū

ㄎㄞˇ ㄕㄨ

楷書

释义
  1. 汉字字体的一种,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,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。 regular script;
  2. 汉字书体之一种。又称正书、真书、正楷。由隶书演变而成。以形体方正,笔画平直,可作楷模,故名楷书。始于东汉,通行至今。唐以前,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。
    《法书要录》卷七引 唐 张怀瓘 《书断·八分》:“﹝八分﹞本谓之楷书。楷者,法也,式也,模也。”唐•白居易 《游悟真寺》诗:“素屏有楷书,墨色如新乾。”明•瞿佑 《归田诗话·虞伯生草诏》:“﹝ 虞伯生 ﹞两目由是丧明,不復能楷书。”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释言》:“今人言楷书,皆知其义为楷法。”
  3. 指楷书吏。
    宋•沉括 《梦溪笔谈·故事二》:“中书检正官,不置吏人,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。”宋•马永卿 《嬾真子》卷一:“唐 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,典书四人、楷书十人、令史四人、书令史九人。”
国语辞典

楷書

kǎi shū
ㄎㄞˇ ㄕㄨ
释义
  1. 一種漢字書體。初指筆畫平直,端正工整的字體,唐宋以後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。與隸書的主要區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。約起源於後漢,至魏完備成體,通行至今。也稱為「真書」、「真字」、「正楷」、「正書」。
  2. 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。起自晉代。
    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二.故事二》: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,每房給楷書一人,錄淨而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