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钵

yī bō

ㄧ ㄅㄛ

衣缽

释义
  1.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,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、学问、技能等。 legacy; Buddhist monk’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;
  2. 亦作“衣钵”。
  3.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。
    唐•崔颢 《赠怀一上人》诗:“竹房见衣鉢,松宇清身心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和尚收拾衣鉢被窝,打个包儿,做成一担,寻根竹子,挑出菴门。”清•张尔岐 《蒿庵闲话》卷一:“六祖衣鉢,传自 达磨,藏 广东 传法寺。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,鉢则 魏主 所赐。”秦牧 《艺海拾贝·惠能和尚的偈语》:“﹝ 惠能 ﹞在原籍死后移灵 曲江 南华寺,六十年代初 南华寺 还有他的‘真身’和‘衣钵’。”
  4. 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,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、学问、技能等。
    宋•苏轼 《再和许朝奉》:“传家有衣钵,断狱尽《春秋》。”明•李贽 《藏书·儒臣传·孟轲》:“孟氏 之学,识其大者,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鉢也。”清•赵翼 《奴子陆喜善蒸鸭戏调子才》诗:“浅夫好为师,竟尔付衣鉢。”马南邨 《燕山夜话·宛平大小米》:“他由于家学渊源,继承他祖父的衣钵,书画也都有专长。”
  5. 借指僧家的衣食,资财。
    《八琼室金石补正·僧惠等造天宫像记》:“遂捨衣鉢之餘,採石名山,访巧求能,愿雕真容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“寺僧 广明,做人俊爽风流,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,亦且衣鉢充实,家道从容,所以士人每喜与他交游。”
国语辞典

衣缽

yī bō
ㄧ ㄅㄛ
释义
  1. 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。
    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七回:「貧僧此處難容,收拾衣缽,亦往他處雲遊也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六:「亦且衣缽充實,家道從容。」
  2. 泛指老師所傳授的思想、學術、技能。
    宋.楊萬里〈贈王婿時可〉詩:「兩家不是無家法,何須外人問衣缽。」《通俗編.服飾》引《邵氏聞見錄》:「君文宜冠多士,屈居十三者,欲君傳老夫衣缽耳。」